杨启龙:即使一瘸一拐,也要走出精彩

作者:记者 李一晴 发布时间:2020-05-18 15:17 信息来源:颍州晚报 访问次数:7061 字体大小:

初次见到杨启龙的人,或许猜不出他的身份。
  他皮肤黑黑的,双腿残疾,走路一瘸一拐,一提到养羊,总会滔滔不绝。
  就是这个看着普通的汉子,却是示范养殖企业阜阳胜丰牧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。
  “总经理”三个字的背后,是他比普通人付出的更多努力,是6年的不懈坚持和顽强拼搏。
  这个总经理还有些特别,除了想着挣钱外,还想着怎么帮其他残疾人致富。
  昨天是全国助残日,记者走近杨启龙,记录了他的故事。

   不能满足于养活自己,还要干一番事业
  1971年,杨启龙出生于颍州区三十里铺镇小赵村一个农民家庭。3岁时,一场不同寻常的发烧,让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。
  “小时候,就经常因为身体缺陷自卑,看到小伙伴们又蹦又跳,我常常独自难过。”杨启龙说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慢慢接受了现实,选择乐观面对。
  “不能只想着依赖父母、家庭。”看到年迈的父母辛苦操劳供自己读书,杨启龙的心里总有着说不出的苦涩。他决定,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好好生活。
  可身有残疾干不了重活,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呢?杨启龙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。1986年,15岁的杨启龙辍学后,便有了挣钱的想法。他先后做过回收酒瓶、废铁的生意,后来又在村里开了农机配件的小卖部,一分一分攒下钱,养活自己的问题基本解决了。
  历经种种艰辛后,杨启龙心中的想法逐渐明朗——不能满足于养活自己,还要干一番事业,闯出一片天地。“当时亲戚都劝我别找事,要是干得不好赔了钱,还不如在家呆着。但我一直没放弃,憋着一股劲寻找创业机会。”

    每天绕厂房巡逻十几圈,相当于走30多里路
  机会很快就来了。2013年,杨启龙偶然了解到通过养殖羊致富的信息,顿时茅塞顿开:“我长在农村,小时候就帮家里喂过羊,这是一个优势。而且养羊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高。”
  杨启龙说干就干,但创业的启动资金却让他犯了难。不顾别人的劝说,大胆的他一咬牙一跺脚,把自己多年来辛苦攒的所有积蓄全拿了出来,又先后向亲友融资,凑够了300万元。“我把他们的家门都快踏破了。”
  “不管有多大的风险,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,认准了就一定要试一试。”杨启龙说,当时手里拿着这些钱的时候,就暗暗发誓,不能给自己失败的机会,一定要挣了钱还给大家。
  2014年初,一座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全封闭、标准化养殖厂房建成了。杨启龙第一批购买了36头小羊,正式开始了养羊事业。
  深知创业不易的杨启龙,将小羊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对待,羊床、饲料、自动饮水机……8栋厂房,杨启龙扛着器械,一间一间安装。他几乎24个小时都待在养殖场,“即使是夜里,也每隔一个半小时起来看小羊的情况,生怕它们吃不饱、睡不好。”
  “规模养羊是一门学问。”杨启龙购买了大量书籍,开始学习养殖专业知识,遇到不懂的第一时间打电话咨询技术员。“每天至少要绕着厂房巡逻十几圈,相当于走30多里路。冬天,头发上的汗珠一会儿就冻成了冰渣。”杨启龙的养殖技术进步飞速,管理也更加科学,养殖场逐步步入正轨。
  2015年下半年,杨启龙亲手养殖的首批肉羊顺利出栏,收获了近万元利润。虽然不多,但让他初尝了创业的甜头。2017年,杨启龙又先后投资了200万余元,建起了占地17亩的专业扶贫工厂,养殖本地小山羊、波尔山羊、小尾寒羊、草鱼、锦鲤、武昌鱼、法国伊普吕肉兔等,实现了多种养殖。如今,公司还做起了养殖生态循环链,涉及环保、柳编等业务,年利润达到200万元以上。

    靠着勤劳的双手,残疾人也能闯出一条成功路
  “自己富了不算富,我希望身边的人腰包都能鼓起来。”杨启龙说。
  听说他的养殖技术好,附近的村民纷纷来学习,杨启龙总是手把手地教。
  2016年,胜丰牧业联合颍州区残联、三十里铺镇党委政府,将60只本地小山羊良种母羊,赠与周边乡镇的46户贫困户,助力他们早日脱贫。2017年5月,杨启龙又带领胜丰牧业,走进颍州区三十里铺镇中心小学,为30名贫困儿童送去新校服和助学金。此外,公司还帮助了周围村镇11名残疾人就业,每月工资在2000—4000元。
  杨启龙身残志坚的故事,也在周围乡镇流传,扶贫帮困的先进事迹也受到了肯定,被评为“颍州好人”、“全市返乡创业扶贫标兵”等。
  “只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,靠着勤劳的双手,残疾人也能闯出一条成功路。”杨启龙说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