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葫芦上“画出”致富路

【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】 系列报道之五

作者: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发布时间:2020-10-10 10:40 信息来源:安徽商报 访问次数:7166 字体大小:

从一名残疾人变身成功企业家,从一名普通家庭妇女蜕变成与外商谈判能手,把一家作坊式的小厂经营成工艺品生产企业,阜阳市临泉县邢塘街道韩玉梅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之路。她说:“我身虽残疾,但我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的美。”如今,她创办的姜尚工艺品有限公司,在葫芦上烙画出“致富路”,公司产品远销海外,每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,带动了数百个家庭就业。

葫芦工艺-韩玉梅1.png

抛弃拐杖明白路要靠自己走

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。但对于韩玉梅来说却不适用。她8个月的时候,因身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右腿残疾,这使得她在童年、少年时期一直要靠拐杖支撑才能行走。这曾让年幼的她一度心灰意冷。

不过,天生要强的她并没有就此沉沦,而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,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中汲取力量。慢慢地,伴随着她的成长脚步,她的人生之路也渐渐清晰。经过精心疗养,17岁那年,韩玉梅丢掉了拐杖。能不借助外力走路的感觉,让她坚定了一个信念:脚下的路要自己走,人生路也要靠自己走。

葫芦工艺-韩玉梅2.png

在辗转几个工作岗位后,韩玉梅决定自己创业。经过多方考察后,2008年,韩玉梅在当地城关镇租下5亩地创办蜥蜴养殖基地。韩玉梅对蜥蜴用心呵护、精心照看,严格按照学到的养殖知识进行饲养。吃在场里、睡在场里、工作在场里,家倒成了偶尔的栖息地。寒暑往来,一个小小的养殖场,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做得有声有色。

“无意”之中画葫芦成外贸大户

为把养殖场做强做大,2012年,韩玉梅从安徽农业大学请来专家进行指导,并建立起实验基地,小厂子很快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。然而,有一个问题却困扰着韩玉梅。因蜥蜴有近5个月的冬眠期,在这期间,工人大都没有事情可干,厂子也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。闲不住的韩玉梅不甘心,她开始谋求新的发展路径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韩玉梅接触到葫芦工艺品。她发现葫芦工艺生产并不是很复杂,劳动强度也不大,很适合残疾人来做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韩玉梅和几个残疾朋友做了一些葫芦工艺品,通过阜阳市残联的同志拿到国外市场,没想到竟大受欢迎。韩玉梅心里有了谱,她想把葫芦工艺做强做大,造福更多的残疾人朋友。

葫芦工艺品,就是用烙铁在晒干的亚腰葫芦上作画。这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,而且要有熟练的技巧,工艺要求很高。为不断提高工艺水平,韩玉梅先后到山东、河南、山西拜师学艺,选取原料。为更好地指导工人提高技术,韩玉梅高薪从山西聘请工艺师作为指导老师进行全面培训,她的葫芦工艺品制作水平不断提高。2012年,韩玉梅注册姜尚工艺品有限公司,并注册“姜尚”商标,填补临泉县旅游工艺品商标品牌的空白。

2013年,在第三届安徽民间杂技艺术节上,韩玉梅的展台吸引了众人关注。工艺师现场用烙铁作画,一会儿工夫,原本再平常不过的葫芦,变成了色彩斑斓、生动有趣、人物栩栩如生的工艺品。人们争先恐后抢购,韩玉梅的葫芦工艺品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。

从开始的忐忑不安,到渐渐应对自如,她对自己充满信心、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。2013年公司对外贸易额为100多万美元,2014年达到300万美元。2014年,公司开始加工原色木制烛台,在广交会、深圳文博会上深受外商青睐。随后,对外贸易额连年上升,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外贸大户。

深知不易把企业员工当成亲人

在韩玉梅的公司里,大多数工人都是当地的残疾人。韩玉梅说,她自己身有残疾,知道残疾人的不易,为他们找到一个谋生之路,自己心里也坦然安宁多了。视工人如亲人,是韩玉梅与工人关系的真实写照。因为她深知,每一件工艺品都饱含工人的辛勤劳动,只有更好地尊重他们,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,才能让工人安心工作,也才能让残疾人直起腰板自信地活着。

为此,韩玉梅主动为工人买了各种保险,逢年过节都组织工人一起开展庆祝活动,为每位工人精心挑选生日礼物。一些工人说,这不是工厂,而是家庭,大家像家人一样相处,这样的日子过得很舒坦。韩玉梅的善良赢得工人的尊重,也赢得外商的信任。2017年以来,尼日利亚、爱尔兰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订单纷纷越洋而来。这时,临庐产业园也向她伸出橄榄枝,邀请她的企业进驻园区,为企业发展提供尽可能的便利。韩玉梅很振奋,这正是企业壮大的好机会。引入西方题材,提升工人技能,丰富产品种类,扩大企业规模,一幅企业全新前景浮现在她的脑海中。

“产品似人品,我不仅做到产品优质,人品也要配得上社会的称赞。”正是韩玉梅的这种大爱,赢来社会的广泛赞誉,她先后被评为“最美临泉人”“阜阳好人”“安徽好人”“中国好人”。眼下韩玉梅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,朝着集旅游观光、旅游工艺品生产、葫芦烙画展览为一体的方向发展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